瓷珠菌种保存管是实验室保存菌种的容器,保存管内有12颗表面凹孔小瓷珠用于细菌的吸附和保存,可在保存周期内使用12次(每次1个)。菌种保存管的取用和保存较为便利(取用复苏及保存菌株仅需1分钟)。
1.保存的菌种要求:
经过纯化后培养18-24h内的新鲜菌种,不宜使用老化或未经鉴定的菌种。对数期阶段的菌种,生命力最为顽强,能够更好的耐受保存过程中温度的变化。
2.菌种保存的浓度要求:
菌种保存浓度必须3-4麦氏比浊度,如接种浓度过低将会降低复苏效果。
a.平板菌落:保存的细菌一般要进行2-3次纯化,从而保证一个平板上的菌由单一菌落传代而来。在细菌保存的过程中,为保证制备的菌悬液达到3-4MCF,可以将整个平板的细菌全部刮到管中。如果平板长的比较满一般半个平板就够用,具体用量也根据菌种的不同有所差异。
b.液体培养纯菌:液体培养基能保证是纯菌的话,直接离心,弃掉上清,然后把保存管中液体吸进去充分混匀,然后再转移到菌种保存管中,整个过程要注意无菌操作。
一般菌种保存管最好选择平板菌落进行保存,因为液体培养基中有杂菌是不易观察出来的。
3.操作要求:菌种保存时,操作上下颠倒混匀
上下颠倒,可使菌悬液充分混匀,重力作用下使菌株充分、均匀地吸附到小瓷珠上。旋摇不利于菌悬液充分混匀,反而会使菌株全部沉淀于管底。
4.操作要求:将管内的液体尽可能多的吸出
吸出液体可避免反复冻融形成的冰晶对菌株的损伤,加快复苏的过程。因此,要尽可能的将与菌种混匀后的保存液吸净,减少在复苏的过程对菌株的伤害。
5.操作要求:菌种厌氧保存/复苏,提供厌氧环境
尽量在厌氧环境(厌氧舱)中开关,拧紧以后拿出,可以放在厌氧袋中冻存,或者小袋抽真空冻存。如没有条件也可以直接拧紧盖子后放在-80℃冻存(空气渗漏进去的可能性高一些)。
6.操作要求:取用菌株时,要求快速
菌种保存复苏原则:慢冻快融。要求快速,是因为在菌种复苏的过程中,长时间的溶解过程会对所保存的菌种造成损伤,瓷珠菌种保存方法最大程度的避免复苏造成的影响,但我们还是建议遵循菌种的保存复苏原则,保证所复苏菌种的复苏率。
7.存放要求:菌种保存管在使用前保存
菌种保存管采用特殊生产工艺,并对产品进行长期留样观察,以及稳定性试验,使用前-20℃/-80℃可存放1年,不会影响产品效果。
8.存放要求:菌种保存管在使用后保存
菌种保存管采用的是低温冷冻保存法。使用后放置低温环境(-80℃或液氮)中保存。保存管中的菌种在-80℃可保存1年。贮存在-80℃的低温中能减少冰晶形成,可极大降低冰晶形成对细菌的伤害,同时可为被保存的菌种创造更低的代谢环境,从而延长细菌保存的时间。
菌种保存成功的的关键点
1.细菌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(需氧/厌氧/微需氧,35℃/25℃),会在极短时间内(8-18小时)经历:调整期-对数期-稳定期-衰退期,四个生长周期。取生命力最旺盛的对数期阶段的菌种,该阶段菌种生命力最为顽强,能够更好的耐受保存过程中温度的变化。
2.降低温度,使细菌进入“休眠状态”,使保存过程中该菌种处于最低的代谢活动。
3.降低细菌在降温“休眠过程”和升温“复苏过程”中温度变化对菌种的伤害。
名词解释:
麦氏比浊法:细菌浓度测量的经典方法,核心原理是细菌溶于水后会形成与其浓度相应的浑浊度。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细菌浓度检测、药敏实验前配置菌液时的大致浓度判断等。
被测培养物试管的浓度计算
0.5号麦氏浊度标准管约相当于1.5×10^8个细菌/ml;
1.0号麦氏浊度标准管约相当于3×10^8个细菌/ml;
细菌浓度标准管号×3×10^8=该管号的细菌数/ml;
麦氏比浊管的配比如下:
由于菌种保存管取用和保存便利,不仅可保存一般细菌,苛刻菌,以及霉菌、酵母菌等真菌也可在低温条件下通过菌种保存管保存,因此菌种保存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领域(临床药敏试验 菌株的保存)、疾控领域(监测分离到的菌株的保存)、菌种保存中心(菌株的日常取用与保存)以及制药企业(阳性对照菌株保存和取用)等领域。